主题
- #顧客分析
- #行銷
- #分析
- #企業分析
- #競爭者分析
撰写: 2024-01-18
撰写: 2024-01-18 15:03
如果將行銷比喻成道路,我們現在僅僅站在起跑線上。但貿然踏出第一步並不容易,原因在於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。
那麼,我們要如何得知自己身處何方呢?
此時,需要出現的關鍵字就是「分析」。我們進行分析,以認知當前所面臨的現實(位置)。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,在沒有進行分析的情況下進行行銷?未經分析的行銷並非提高成功的機率,而是提高失敗的機率。因此,分析必須是我們必須經歷的必要階段。
分析能降低風險,是邁向成功行銷的必經之路。
那麼,為了進行行銷,我們要如何進行分析呢?
首先,我們以 3C 作為基本分析。
這裡的 3C 指的是公司(Company)、競爭對手(Competitor)和顧客(Customer),指的是優先分析這三者。這就像指路明燈,讓我們認知當前位置,估算起跑線到目標的距離,避免迷路,同時也能發現新的機會。
公司 (Company)
《孫子兵法‧謀攻篇》中有一句話:「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」。意思是了解敵人,也了解自己,就能百戰百勝,這句話是許多行銷書籍中常見的內容。同樣地,我們必須準確地了解自己所屬的公司,才能在市場這個戰場上立足。
大多數人都同意必須了解公司,但在分析上卻很怠惰。這是因為資訊很容易取得,所以隨時都可以進行。但重點並不在於收集資訊,而在於培養以客觀角度看待公司的眼光。此外,公司分析的結果日後也常會用於公司簡介、企劃書等文件,因此定期收集資訊並備份非常重要。
那麼,公司需要哪些資訊呢?
公司目標或願景:這對於進行行銷來說,是提供方向的重要依據。
KPI(關鍵績效指標):指的是關鍵績效指標,用於檢視工作達成率,以評估是否朝向目標邁進。(通常是量化的指標)
3M(人力、物力、財力):指的是經營所需的要素,包括人力、資源和資本。特別是在人力方面,了解各部門的人員數量和核心能力非常重要。至於資源和資本,更不用說其重要性了。
※此外還有 SWOT 分析,這部分我們將在之後單獨討論。
競爭對手 (Competitor)
了解競爭對手是分析市場的重要因素。特別是透過競爭對手的數量(潛在競爭對手),可以判斷「進入障礙」,也就是進入市場的難易程度,並且為了協助顧客做出理性的購買決定,而制定差異化策略。此外,對於新創企業等新手來說,這也可能成為一個可以進行基準測試的機會因素,因此必須留意這個領域。
競爭強度:針對市場,檢視競爭者的數量是多還是少。
價格範圍:最常被監控的就是價格。像是促銷活動要如何進行,以及價格是多少等等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,價格可能會時時刻刻變化,因此需要頻繁監控。
競爭對手清單:包含潛在競爭對手,將其優勢和劣勢列成清單,會非常方便。
顧客 (Customer)
正如我們在銷售公式中看到的,沒有顧客就沒有銷售額。這一點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,是至關重要的分析領域,我個人也常掛在嘴邊說,薪水是顧客給的。
在經歷過許多諮詢後,我體會到一點,當問到「您的顧客是誰?」時,大多數人會憑空想像,描繪出他們心目中的顧客。但我們不應該這樣。如果我們準確地了解自己的顧客,那麼我們只需要找到他們所在的地方即可。與其在荒野中大喊「請購買」,不如在潛在顧客聚集的地方展示我們的商品,更進一步來說,在只有需要我們商品的顧客的地方推出商品,會更加有效率。
為了了解顧客,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市場。觀察市場規模、市場結構、成長潛力等,並進一步了解顧客的特徵、顧客的需求和購買流程。
分析是行銷的基本功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我們要養成經常閱讀各種電子報和報告,掌握市場脈動的習慣,並將其量化。如此一來,這將成為我們未來進行行銷的基礎,讓我們能夠制定出穩固的、至少失敗機率較低的行銷策略。
實際上,分析的內容會比上面簡單列出的內容更加詳細。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們將逐一詳細探討公司、競爭對手和顧客,並了解在數位環境中如何收集資料以及如何記錄資料。
评论0